凯发国际从前两年的“莫兰迪色系”到2023年秋天最流行的“美拉德色系”,时尚穿搭中,色彩是核心元素。当下穿搭可以向中国古人学习什么?

  10月25日,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新时代中国美研究院副院长王子怡做客浙江图书馆之江馆,开讲“宋韵之光——中国色的穿越之旅”,带读者进入中国传统色的世界。现场近100位读者听得津津有味,边听边拍照,讲座结束后,王子怡被热情的读者包围,请教了很久。

  “古人的潮可一点不输我们!”王子怡说。作为,前不久,在杭州曲院风荷的湖畔居开心茶馆和西湖十景美术馆,她参与策划执行的“宋韵之光——中国色的穿越之旅”展览吸引了不少观众,展现了中国传统色的历史与当下。

  展厅中有一件《中国色茶盏装置》,由众多由不同颜色的“青”色系“斗笠盏”做成。装置中最右边一个斗笠盏不知被哪位观众抠掉了,只留下一块厚厚的胶痕。“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家是喜欢的,不然不会冒着险做这样的事情。”王子怡说,展览期间,不少观众被展品吸引,被中国色吸引。他们觉得这样的颜色赏心悦目,让人内心舒适平和,用有些观众的话说“很治愈”,希望能买到这些颜色的服饰和日用品,甚至用这样的颜色装修自己的家。

  说到中国色,青绿是大众最熟悉的颜色了。王子怡说,从家喻户晓的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到春晚大热、巡演一票难求的《只此青绿》,这个颜色频频出圈。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国风雅韵”部分的服装设计,就是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新时代中国美研究院院长楚艳带领王子怡和团队完成的。其中舞蹈演员李倩穿的“水天碧”长裙,也以青绿颜色向《千里江山图》和宋韵文化美学致敬。

  谈中国色,王子怡从黑白谈起。展厅中心是“禅意水墨”单元,展示了黑白色两件服饰。黑白两色在中国这哲学中很受推崇,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推崇“知其白、守其黑”。苏轼谈文章书法,也说“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平淡是绚烂的尽头。因此中国色首先是黑白。

  此外,展厅中还有温润如玉、青绿交辉、芙蓉丹霞、紫气东来四个单元,分别展示了青、蓝、红、紫四个色系。

  “青绿交辉”单元中的颜色主要来自于中国的青绿山水,展示了蓝铜矿和孔雀石矿石,以及提炼出来的矿物颜料,这是中国青绿绘画的重要颜料。 “温润如玉”单元中的颜色则主要来自于宋代的青瓷。王子怡说,宋韵之色,一定有宋瓷之色。宋瓷之色似玉非玉而胜玉,这种像玉一样的颜色,古人用天青、豆青、粉青、梅子青、缥瓷、千峰翠色等词来命名,优美而雅致凯发国际。

  100多个“斗笠盏”制作的茶盏装置,展示了5种浓淡不同的青瓷色。李清照那首著名的《醉花阴·薄雾浓云》中有“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玉枕其实就是瓷枕。古人喜爱青瓷,跟它的颜色如玉分不开。古人喜爱玉,背后则是儒家关于君子以玉比德的人格文化象征。

  与冷色相对,红色系也是重要颜色,“芙蓉丹霞”单元则以植物染料和丝绸展示了宋韵的红色。展厅橱窗里有六七种植物染料,王子怡介绍,中国古代丝绸染色的染料主要来自植物,比如茜草、苏木、红花、石榴皮、小叶紫檀等。展厅了还展示了创新设计的红色的婚服、彩妆用品、丝巾凯发国际、饰品等,与红色的插花相呼应,营造了温暖喜庆的氛围。

  从黑白到青、绿、红、紫,每一种色系从浓到淡都呈现了不同的美。当然,中国传统色远远不止这些,王子怡说,“宋韵之光”展览从历代绘画大系中的绘画作品和宋代的瓷器等文物中选取了提炼了这几个色系作为代表,中国传统色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除了这些传统色及其文化内涵,展览还探讨了它们进入当下生活的可能性。“温润如玉”单元,墙边挂着一件天青色中式外套,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王子怡介绍,这件衣服是按照宋代褙子样式制作的,参照的是福建博物馆藏的黄升墓出土的牡丹纹罗镶花边窄袖褙子。展出的褙子用了特别织造的水纹的罗,颜色采用了宋瓷的天青色,再加上刺绣与描金的工艺制作而成。从文物中提取美学元素,这件衣服集合了古典美和当下时尚,让不少观众很感兴趣,忍不住摸一摸。

  展厅里还有《天河》《初雪》等创新设计和制作的丝织工艺品,运用了印花、提花、织锦、烫银、打籽绣、拼布等工艺,有山纹、宝相花纹、龟背纹、星宿纹凯发国际、水纹、火纹等纹样,但整体色系都是宋韵青瓷的颜色。这几件作品都是35厘米宽、2.5米长的长条形状,垂挂在墙上,十分雅致,也吸引不少观众驻足:“用作桌旗或者茶席,家庭软装,都会很好看。”

  在“紫气东来”单元中,展示了紫色在中国古代印染织绣、以及与琴、香、花灯生活方式的融合,甚至在当代设计中的延展应用。展厅中展示了紫色当代创新设计的礼服,甚至还以电路板的灯条的形式和用当代喷漆工艺喷出的十三种深深浅浅不同的紫色汽车模型做的装置。

  “我们整个展览中,很多颜色和灵感的来源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王子怡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辑完成后,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传播历代绘画之美,是另一个新课题。“实际上我们这个展览就是做了这样的一个工作,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相结合,提炼出传统文化、艺术的色彩、纹样等美学元素,让传统文化之美走进当代,走进大众生活,这是策展的初衷。”

  彩是古今中外通用的语言,就如同感知音乐一样,色彩的美感、旋律的美感,是人类生来就有的。

  王子怡在从事中国服饰文化研究之前,最早其实是中文系毕业的——她199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后来硕士、博士又转向美术学和陶瓷的研究,博士毕业后从事服装研究。从文学到艺术,打通来看色彩审美是一条脉络。

  唐代骆宾王“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王子怡看来,中国人从牙牙学语时,背诵的第一首古诗就充满了古人的色彩感知和表达。色彩审美来自人对自然万物的感知,这是人的天性,也贯穿在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

  这种审美不光穿越古今,绵延不息,也跨越东西,文明互鉴。正因此,中国色完全可以穿越古今:“中国的色彩其实是整个中国文化美学的一个承载。中国色里有中国人的哲思理趣、天地自然,有可亲可爱、纯真醇厚的有趣的灵魂。你每看到这些诗歌、文学作品,其实你不仅看到这首诗好,看到的是诗后面的那个人,你去感觉到是这个人的精神。所以我们和诗对话、和色彩对话,也是在和古人对话,和一个有丰富阅历、有哲理意趣的有趣灵魂在对话。”

  “我们觉得,色彩中国就是文化中国。越了解了中国的色彩,就越能了解和体味中国的文化。”

  展厅中不同单元,墙面都是经过精心调色粉刷的,分别以淡蓝、淡绿、淡粉、淡紫与展览内容相对应。观众置身其中,会感受到非常放松舒服。王子怡说,颜色的搭配能够带给观众一种内心平和的感觉,因为颜色可以调整人的情绪。如果你的穿搭、你生活中所有的场景都是很美的颜色,你会时时处处感受到这种美的滋养,你的心情也会很好。

  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美在前、好在后,你要先美起来。“通过什么美起来?色彩是美非常重要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传统色完全是可以进入当代,成为当代色,成为当代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走向未来。

  讲座结束后,很多读者不愿意离去,围上去向王子怡请教,庭悦是其中一个。讲座中,庭悦坐在第一排,不停拍照、记录。

  “这次讲座收获太大了!”她说,她是做服装的,以内衣和睡衣为主,以前对中国传统色了解不深,没有重视色彩之美。“听了王教授的课,我想尝试把中国传统色用在产品中。”